阅读历史 |

第171章 把柄(1 / 1)

加入书签

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杨硕的话语仿佛源自久远的预谋。然而事态紧迫,不容再犹豫,张廷芝决定不再多虑。

他重重一拍桌面,对杨硕坚定地说道:

"既如此,下官愿誓死追随杨太傅!"

闻言,杨硕轻轻捋了捋胡须,回应道:

"...

"很好,有了你的承诺,一切就够了。那么,明日,老夫需要你在戏剧中扮演关键的一角。"

"在下能有何效力,太傅直言无妨。"

"鉴于你今日展现出的坚韧,已令众多朝臣对你肃然起敬。"

"加上你平日里待人的公正,你在朝廷内定积累了深厚人脉。"

"既然如此,明日朝堂之上,我期待你能再次展现出那份钢铁般的决心。"

"做到何种地步呢?最好是激怒陛下去,让他剥夺你的官职,或将你囚禁于地牢之中。"

张廷芝听到这番话,略有迟疑,沉默不语。

杨硕则继续劝说他:

"毋须犹豫,张大人,你现在已塑造成了刚直不阿的形象。"

"若陛下因此震怒,将你打入囹圄,那些对改革不满的大臣们只会更加愤慨。"

"毕竟,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而你今天的举动犹如他们的救赎。"

"但这个希望被陛下的决定无情破灭,若陛下对你施以刑罚,那就等于向全体文官阶层宣战。"

"试想,这样一来,岂不是诸多大臣都会与我们站在同一阵线?"

"而且你无需担忧,有我们在外施加压力,你狱中不会遭受太多苦难,且很快就能重获自由。"

张廷芝深知杨硕所言有理,可一旦行动,他真的会身陷囹圄。他身为享受荣华富贵的大臣,怎愿自投牢狱受苦。

杨硕见状,只好权衡利弊,给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

"张大人,他人不懂你,老夫却洞若观火。"

"这些年,户部的位子想必让你获利颇丰吧。"

听到这话,张廷芝面色骤变,不知杨硕是否真知他暗中的秘密。

如果这只是杨硕的试探,他不必忧虑;但若是杨硕知晓了他的罪行,这弱点可能终生受制于他。

看张廷芝久久未言,官场沉浮多年的杨硕自然明白他的顾虑。

"张大人,前年长安郡守高至的事,你应该记忆犹新吧?"

提到此事,张廷芝如遭晴天霹雳。

他怎能忘记,高至在任期间,长安郡遭遇严重旱灾。

因干旱引发粮荒,朝廷得知后,立即运粮送银以解救灾民...

然而,高至竟胆敢肆无忌惮地私吞众多魔法物资,导致无数无辜的平民因饥饿而丧命,他的罪行犹如黑暗笼罩着王国的边陲。

张廷之,那时身为王庭的监察者,远在战场的高远听闻高至的劣迹,却无法亲自探寻实情。于是,他派遣张廷芝以钦差的身份,前往魔法之都长安查证此事。

张廷芝抵达长安,目睹了灾情的惨重,高至的确有贪墨之举。正当他准备如实禀报时,高至找上门来,抛出十万两白银与无数神秘奇珍作为封口之物。

面对如此丰厚的财富,贪婪本性的张廷芝难以抵挡诱惑。于是,他在报告中将受害人数缩水一半,呈给了王廷。

正因为这份虚假的报告,高至仅遭受口头谴责,未受实质惩罚。然而,因果不虚,新近成立的圣卫团不久便将目光投向了高至。他们在各地奔波调查后,向高远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

报告中清晰记载了真实的伤亡数目,加之赵云的就职,为高远提供了更多线索。因此,经过一番深入调查,高远下令斩首高至,让他为自己的罪行付出血的代价。

而在调查高至的过程中,张廷芝的疑点也曾浮现,但由于他的巧舌如簧,加上缺乏确凿的共谋证据,朝廷只得释放了他。尽管如此,那段牢狱之灾在张廷芝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所以,杨硕此次提出的计策,让张廷芝心中不禁有些抗拒。尽管如此,听到杨硕的话,他内心仍感不安,生怕杨硕洞悉了他的秘密,到时候他恐怕不得不屈从于杨硕。

于是,他挠了挠头,试探地问:“杨大人,您提及的长安之事,在下实在不知情。在大象这里可从未听说过。”

“无妨,我只是钟爱一幅名为‘春之颂’的画卷,可惜我遍寻多年,始终未能得见其真容。或许是我与它无缘吧。张大人若有幸发现此画,还望告知老夫,无论价格多高,我都愿倾囊相购。”

张廷芝闻言,心中一震。因为在高至贿赂他的宝物中,这幅画赫然在列,他深信杨硕确实掌握了他隐藏的秘密。于是,他低下身姿,向杨硕深深鞠躬,诚惶诚恐地说:

喜欢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