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4章 3D打印(2 / 3)

加入书签

研究林炬拿到的技术资料,然后大开眼界。

还有些不适应重力的谢廖夫坐在轮椅上,看完技术简介的插图后就有些忍不住了。

林炬口头告诉他们单段加工140米长度的打印机时,谢廖夫第一反应是这台3d打印机的体积得有多大。

140米,就算半开放式加工,一台设备都能占满厂房,然后制造几十吨的玩意?这么大的设备得有多复杂?

然而事实超乎想象,因为ftz0140压根就不能安装在地上!

ftz0140本身更像是一艘飞船,长度约60米,宽高都在15米左右,像是一块巨大的积木,打印加工时需要展开机械臂,从侧面打印超大型零件在太空完成加工!

而所谓的焊接设备是一台稍小些,长度只有10多米的小型飞船,前端有数个卡爪可以固定焊接件,然后飞船贴在焊接处进行作业。

一大一小两艘飞船,分别需要10名和3名操作员,协同完成太空作业!

在零重力的太空中,打印出来的部件不会受到重力影响,也不需要释放应力,坚实可靠,加工误差更是低到超乎想象,最低140米的尺度上可以做到02的误差。

这个精度要求绝对可以说冠绝全球,对于一艘大型飞船的龙骨来说精细的过分,已经达到了实验设备的要求,精度相当变态。

“20丝,几乎都可以看作是应力释放导致的偏移了,后面只需要再精磨一遍,简直堪称完美。”

叶长思在脑海中想象着这几乎不可察的误差范围,突然想到什么说道:

“资料里说什么?洪宪号?黄帝纪元4705年,这是袁大头称帝成功,还安稳了90多年?”

林炬:“不止老袁,福州造船厂业务都到太空中去了,加工误差被限制这么低,要造的飞船要求会多高,尺寸又有多大?”

程南开:“至少七八万吨了!我想想…还真有可能,如果它的设计速度在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光速以上,飞船就要承担来自推进器的巨大应力。

现代的整体造船办法强度就不够了,得用特别坚固的材料建造骨架,回归传统路线,其余部分都挂在骨架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ftz0140使用的材料就很有意思了,强度高到可怕,传统铸造和锻造根本无法制造那么大一段,只能3d打印。”

技术来源的世界对于科学家们只是个小插曲,他们很快还是沉浸在打印机的技术参数中,倒是林炬深入思考了起来。

看起来这个世界线是帝国线,北洋没被推翻反而似乎发展的不错,清朝的老企业不但保留传承还发展壮大,可见其世界线歪的有多离谱。

那么…自己所在的也是这样一条世界线,也许原来的那个世界并不存在外星文明遗迹,正是因为这个变数导致了巨大偏移?

又或者说,其他世界线也有自己这样的“变数”,在不同的节点改变了历史?

为什么系统能够随意从其他世界线抽取技术甚至实物,会不会某一天新远的技术也会被提供给其他世界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吗,有可能发生交集吗?

林炬陷入了沉思,思绪逐渐深邃起来。

泰晤士报:“华国人彻底改变了火箭组成的航天印象。”

法新社:“专家:进取号疑似采用了先进的反重力推进技术。”

bbc:“核反应堆距离平民只有1000米!允许核动力飞行器是藐视人权。”

江户新闻:“反对华国航天器向大气排放核污染。”

塔斯社:“祝贺华方在新一代太空穿梭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外界,进取号的这次降落又引起了广泛轰动,科技、环保、航天、人文等多个领域都陆续有发声,深表对于进取号的震撼。

虽然进取号降落在新远基地的最后画面无人拍到,但低空接近新远的影像画面却不少,尤其是新远附近有山丘,距离最近的时候不过几百米,路人抬头就能看到进取号庞大的身躯咆哮着飞过。

最开始,除蓉城外的网民看到视频后最先认为这是视频特效,进取号的飞行姿态简直与科幻电影中的飞船毫无区别。

尤其是有稍微懂一些的网民,直接指出了这种方式起降的太空穿梭机根本比不上空天飞机,除了看起来厉害一些以外,地球上空天飞机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然而当大量外国媒体开始正面报道时,消息的真实性才被确认。

而才回阿美没几天的马斯克更是如遭雷击,点开手机来来回回刷了几遍进取号飞行时的画面,然后去汤姆的家里找到了对方。

现在是阿美的早上8点,汤姆·穆勒正在刷牙,开门看到马斯克的时候一愣,然后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看这个!”

他接过手机看了一会儿,然后果断扔掉牙刷漱口,到电脑前戴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