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 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2 / 4)

加入书签

,及护军营左翼2个佐领出京,组建抚标卫队。”

“皇上圣心烛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乾隆念叨了一句诗,似颇有感慨。

……

傍晚召见重臣——这是从已故大学士傅恒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期开始的惯例。目的是再次确认某些重大事件并未遗漏,加以落实,君臣对齐。

今日的晚面,

乾隆分别召见了多位重臣,谈话内容不为人知。

工部尚书忧心忡忡,接到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大造海船!

皇上不曾说用途,但可想而知,无非是对付江南伪吴王势力。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南方税赋钱粮要改走海上运输。

京城没有秘密,造船的事很快就成为了圈子里的话题。

于时和,回府闲聊

“爹,朝廷开始大造海船了。”

“嗯?多少艘?在哪儿造?”

“只知拟给工部拨银60万两,地点在旅顺。”

于敏中一咕噜坐累了起来

“当真?”

“爹,这消息是工部左侍郎的儿子亲口说出来的,不会有假。”

于时和有些疑惑,望着自己爹的复杂表情,

问道

“爹,这有什么不对吗?”

……

“伱们,出去。”

“是。”两个暖脚的丫鬟低头退出,关好门。

于敏中这才慢悠悠说道

“造海船,自然是为了出海。出海做什么?呵呵呵,为了把南方8省的赋税钱粮运到北方。”

于时和点头

“爹,这我懂。没有南方源源不断的粮米,朝廷撑不起来。”

“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江南战事不乐观?”

“对。说明皇上心里对速平江南没有信心。故而不惜大兴土木,在关外祖宗之地砍伐巨树,这可是稍违祖制的。”

于时和很吃惊,反问道

“江南伪吴王居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我们老于家,岂不是回不去了?”

于敏中忽略了第二个问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能在江南站稳脚跟的贼酋,可不止是能打。”

“对了,我哥在淮安府那边做粮道风生水起。我也这么大年龄了,是不是~”

“你也想外放做个官?”

“对。”

……

于敏中用一种慈父的眼神望着他

“别急,别急。火候未到。出仕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恰当的时机。岂不闻,一飞冲天之典?”

于时和无奈的笑了

“爹,我怕到时候啥也不懂。”

“大谬。金印在手之时,你就什么都懂了。爹暂时还死不了,你们头上的这片天,爹还能扛得起。”

“好吧。”

于敏中知道这小儿子心中失落,低声说道

“旅顺大造海船之事,爹还有一个猜测。”

“从海上进攻江南?”

“这是果,却不是因。”

“爹,你就别打太极拳了。这里又不是朝堂。”

“呵呵呵,皇上或许担心九江也守不住了。”

“啊?”

“取纸笔来。”

于敏中虽老,记忆却不错。

在纸上大致勾勒了一下地图,讲解道

“南方诸省财富若要运到北方。首选是东线水路长江——大运河联运,其次是中线陆路途经九江。”

【注中线,大体可参照今天的京九铁路。特点是,选线避开了大山,尽量走的平地。】

……

于时和一脸雾水,摇头。

不懂!

爹你聊人情世故,儿子能懂。聊这种战略路线,难为儿子了。

于敏中倒是很耐心,裹着被子讲解道

“首选路线已被伪吴王窃据。现在各省的解银、粮米是走的九江这条线。虽然运输成本大了点,可至少还能运。”

说到这里,

他突然语气加重,将毛笔狠狠戳在九江位置。

“若是抚远大将军丢了九江,伪吴王控制了九江,那会是什么情况?”

于时和一哆嗦

“两广、湖南、广西、福建的钱粮就无法走陆路北运了。除非,除非~”

于敏中神情凝重

“除非走川陕线,走襄阳南阳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简直是噩梦,杯水车薪而已。”

【要考虑古代糟糕的道路情况,翻山越岭对于车辆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而靠人背扛,100斤米翻阅几座山后,怕是只剩下一碗米。】

于时和虽然纨绔,却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