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不愁(1 / 3)

加入书签

虎啸军中军大帐内。

萧胤镇刚刚处理好今日的奏报,说是批阅奏报,其实也就是一些简单的批红而已,仅仅是让萧胤镇在奏报上写个已阅,或者朕知道了,或者画个圈而已。一些真正的军中琐碎事件,朝廷上各种繁杂之事都有专门的将军校尉和司空侍郎之类的自行解决,绝对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会把问题抛给萧胤镇这个小皇帝。因为现在燕京的官吏能在被叛军围城下还没逃跑,坚决留下守城的大部分都是恪尽职守的忠臣,虽然能力上不一定很好,但是也都是有自己的操守的。更何况现在全燕京都知道萧胤镇是一位有能力的明君,绝对不是萧金虹那般昏庸无能,自然各个都万分卖力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图有个好的前程。虽然现在帝都残破,但是那都是暂时的,没看到萧胤镇单人匹马就惊走了五十万叛军么?此等战绩就算是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等萧胤镇以后收复了大燕国各处失地,自己这等起家的班底,还愁一个高官厚禄么?

萧胤镇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日的平静日子,没事就逗逗青鸾,感觉身体的骨架都有些慵懒了。其实萧胤镇有时候也想到是不是要恢复一些自己作为皇帝的特权,比如说重开后宫什么的,毕竟这可是每个穿越者都想的福利。可问题是皇宫因为之前的叛乱已经损毁大半,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修葺,而且里面伺候的奴仆也都死得差不多了,还需要重新招募培训,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

前几日,几位将军和大臣们也来联名汇报说,现在国库空虚,粮草也只够一个月的支用,再不想想办法,这个朝廷估计要破产了。当然古代还没有破产这个说法,就是会拖欠士卒的军饷和官吏的俸禄,时间一长必然会滋生不满,闹饷甚至叛乱和贪腐。

所以大臣们都很着急,纷纷上书请旨加大税赋,或者大开内库,以解燃眉之急。但是萧胤镇自己知道自家事,自己作为一个临时被顶上位子的皇帝,哪有什么积蓄呀,更别提什么皇帝的内库了。国库多年的积蓄和皇室私人的库府都被上任皇帝萧金虹给造得差不多了,甚至最后那点值钱的东西都被席卷带走了。想从萧胤镇这里挤出哪怕一两白银都是为难。急得萧胤镇甚至想是不是把后世的一些科技给带出来发展一下经济?可是自己前世就是一个搞数据的项目经理,连个程序员都不算,还想搞什么精盐提纯,肥皂炼制,玻璃制作?完全只知道个大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尝试,根本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于是萧胤镇也只能从善如流,停了皇宫的修葺,把钱和人力都调配给负责内务的爱卿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努力让自己的燕京城重新焕发新的繁荣和光辉。

但是就算是群策群力也有点缓不济急呀。眼前的粮草问题就是一大难关,不止是军粮,帝都城里的粮食储备也已经告急了,现在粮价菜价都是一天一个价格。

萧胤镇感叹,就算自己有系统也没办法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出足够近百万人口的粮草出来呀。帝都的五万禁军也是刚刚从战争中放下备战状态,才勉强放缓了一些军粮的消耗,毕竟备战状态每天必须保证每个士兵都要吃饱,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兵作战是把脑袋别在裤子上,吃饱喝足才有力气作战,简单的守城巡视,甚至只是安营扎寨都要花费气力的,少吃一点都可能走不太远。尤其是古代生产力不够,肉食非常少,都是粗米之类的粗硬粮食,盐都是战略物资,每天每个人摄入的盐分和肉食都远远低于预期,很多士兵和百姓都得了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尤其是被昏庸的萧金虹折腾了数年以后,不止是百姓过得差的不得了,吃不饱穿不暖,就连当兵吃皇粮的禁军的军饷都克扣好几年了,现在更是连军粮都是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也就是看到叛军来袭,已经围城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紧急从百姓手中搜刮出来,说是借的百姓的粮食等退敌之后官家就还,每家每户都给打了欠条,又因为确实是生死存亡,所以才没有激起民变。

所以大臣们才一致同意退敌之后,第一时间大开城门,允许通商和出城樵采。实在是朝廷现在穷的仓库里都跑老鼠了,很多官吏已经有几个月一点俸禄都没有发了。要不是因为叛军围城,大部分原来的关系户和有实力的贵族官僚都跟着萧金虹跑路了,留下来的官员都是无处可去或者要跟国家共存亡的忠臣,这个就剩一个城池的官吏体系早就崩溃了。哪里还有萧胤镇悠哉的时候。

所以每天负责内政的大臣们都抓破了脑袋,想要活跃经济和筹集粮税。将军们也不得不削减将士们的饮食,毕竟现在已经退敌了,不用那么大的体力消耗了,甚至神武军统帅还提出要进行军屯开垦良田,弥补粮草不足。但是现在距离秋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因为叛军围城,帝都附近的良田基本都被糟蹋一个遍,再去播种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因为燕京是帝都,过去产粮的重任都交给其他郡县,每天帝都大部分人口的口粮都是通过买卖从其他的州郡采购的,甚至各家各户的余粮也都被兵乱给消耗的差不多。

只是帝都现在已经是孤城,四周都是叛军控制的城池,不止交通不便,而且肯定有叛军的政策限制,不让跟帝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