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又见明兰(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芷儿只是之前在书上见过,也不确定这样是否能做的出,只能是等回去让小厨房按照这种方法做做试试。”

“哦?哪本书?”

赵宁芷心想桓王你的问题太多了!她的大脑飞速旋转起来,想起之前了解过一些古代研究食谱的书籍,“《齐民要术》《食经》等等,都有些这方面的记载,只是芷儿也忘记是哪本书上看到的了。”

“芷儿年龄尚小,就开始研究这些书籍,实属难得啊。”言下之意是,你这么小就开始研究这些东西,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其实……也算不得读得透,只是以前芷儿也不知为何被父亲不喜,所以总想有什么办法能讨父亲欢心。可那时候识的字不多,只能记下来就去问启蒙先生,问完了再回去看。只是那时太小,总共读的也不多,只记下了几道菜的做法。”赵宁芷故意做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声音越放越低,心想糊弄不过就卖惨,顺道搏点同情。

桓王听着她的描述,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小小身影可怜的样子,果然如赵宁芷所想,对她起了怜惜之意。“芷儿不必如此费心,以前楚弟也是因为与你母亲魧鲽情深,才会如此,这并非芷儿的过错。”

他摆摆手招呼赵宁芷,说:“不谈这些了,都是过去的事了,快些坐下用膳,别再琢磨着食谱的事了,一会饭菜就该凉了。”

“哎!”赵宁芷放下纸笔,走过来坐下开始吃饭。见赵宁芷吃得开心,桓王也食欲大增,随着多吃了几口。

愉快的晚宴结束后,桓王觉得自己更加怜惜和喜爱这个孩子,心道,这真是奇妙的缘分啊。

这天是在顾府学到整一个月的日子,明兰说要考教两位姑娘,便着人来请赵宁芷、赵宁婉和蓉姐儿、娴姐儿一道过去。

于是赵宁芷又见到了明兰。看着明兰,赵宁芷总觉得非常亲切,不过想到自己也是从书上看着明兰成长起来的,她禁不住笑了。

明兰看向赵宁芷,说:“哦?芷姑娘有什么好笑的事情?不如说出来让我们一道高兴高兴。”

赵宁芷暗骂自己沉不住气,灵机一动,说:“我是想到自己之前写的字,觉得有些好笑。”

“哦?看样子现在已经有信心咯?”

“比起之前是好些了,不过在大家面前恐怕也是班门弄斧。”

明兰说:“两位姑娘,今天让你们各自的老师出题,你们来作答,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你们学得如何。”

蓉姐儿说:“那就请芷姑娘写下《千字文》的前半篇吧。”

娴姐儿说:“请婉姑娘写下《女诫》中的妇行一段。”

赵宁芷和赵宁婉在纸上各自开始写,赵宁婉写得行云流水,赵宁芷写得速度慢些,不过看姿势已经比较端正了。

待两人写完,明兰看过后,说:“芷姑娘果然进步神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能写成这样,看出是下了功夫的。婉姑娘是一如既往,写得又快又好。”

明兰先是赞许了两人,又看向娴姐儿和蓉姐儿,说:“看样子两位老师教的不错。”

“谢夫人夸奖,是婉姑娘自己用功。”

“母亲,我哪会当什么老师呀,这些天也就是每天陪着芷儿看看书练练字,芷儿每日回去除了用膳就寝的时间,其余时间都在练字,比我小的时候可强的多了,我真是自叹不如呀。”

“哈哈哈,你小时候那可真是,想让你踏下心来练会字,一会肚子疼,一会头晕,骑马投壶的时候倒从没见你喊过这些。”

蓉姐儿笑着说:“母亲好歹也给我留几分颜面嘛。”

明兰笑着说:“芷儿年纪这么小就肯安下心来用功,日后定成大器。不过你这位老师虽说顽皮,可无论读书、骑马都是拿的出手的。”

赵宁芷点头,说:“姐姐讲解透彻,让我深受启发,请夫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赵宁婉在一旁看到赵宁芷在顾侯夫人面前大出风头,心中暗自生气,不禁有些埋怨起娴姐儿,觉得她寡言少语,没有在夫人面前好好夸赞一番。

可是,娴姐儿自小丧夫,和母亲仰仗着顾侯夫妇二人生活,自然是谨言慎行,放不开手脚。但娴姐儿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礼,赵宁婉的心思却全然不在如何向娴姐儿学习上,而是总想着出尖冒头。

娴姐儿这样心思细腻又灵活的,自然看得出赵宁婉心思不简单,所以她并不愿意跟赵宁婉有太多深交。

明兰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说:“那就好。让蓉姐儿和娴姐儿教导你们,是为了让你们打好基础,现在看来你们已经具备了读书的基础和恒心。不过,读书想要读好,除了诵读,更是要了解其中的含义。明日,我的兄长盛长柏休沐,我特意请他来府一叙,两位姑娘和我的两个儿子可以一同前去,听听他的见解。”

“谢夫人。”赵宁芷和赵宁婉行礼表示谢意。

“不必客气。我之前已经下帖邀请京城有名的教书先生孟学究来府上,只是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