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新构思出炉(1 / 2)

加入书签

吵成这样,最后自然是三大件也没买成,就是衣服,也只买了简单的一套。

周庆云本来还看中了一件三十块钱的呢大衣,因为董秀娟一毛不拔,也就狠狠心没有买。

本来杨丽娟和周庆东商量,要是钱不够,可以向叔叔借一点,回头让他爸还,尽量要办得好看点。

可现在这样,董秀娟家压根就没想花一分钱,自己也没必要再顾面子了。

反正四百块彩礼在农村也不算少了,随她家办成什么样,要是真的连一个收音机都不买,那只能把家里的收音机和缝纫机擦擦亮,结婚那天,搬到周庆东屋里去。

这样也好,董秀娟家要是陪嫁多,肯定要的还要多,现在自己也可以理直气壮了,回头买点香烟、糖过去就行。

杨丽娟心反而倒是定下来了,这样,即使他们老子不再寄钱回来,自己手里还有二百块,留着买点糖烟酒和办酒席也差不多,到时再让周庆东去叔叔家借二百块,大事就告成。

......

周家这边忙结婚,董晓丹则忙着设计新款、教家属大院大嫂们钩编、教军工厂新工人焊接技能、同时还要看书,辅导哥哥和陈朝阳、同时接到了翻译徐鹏飞寄来的一大箱资料,让她有空的时候帮翻译,按字计价。

上次已经试着翻译了一些稿件,徐鹏飞很满意,说交上去的时候,他们领导说翻译得比徐鹏飞都好,说甚至比他自己翻译得还好。

所以,这次又有新任务,说现在翻译人才很少,要是有空的话,越快越好。

也不要全部翻译结束再寄过去,完成一篇寄一篇,他们也要校对,争取尽快过稿发表,费用的话,也是一篇一结。

这下就忙了。

不过,尽管如此,董晓丹也没有只顾自己发财,扔下家属大嫂们不管。

考虑到围巾只能卖到年后,开了春,围巾就没什么销量。

所以现在要尽快设计新款出来,大嫂们手里的活,才接得上。

接下来做什么呢?

董晓丹想了想,估计年后高考分数就要出来,最迟三月份大学就会开学,到时候自己就会到市里去,一周才能回来一次。

所以,必须给她们设计一件大制作,这样自己就不需要频繁地设计、教学,只要稍稍指点一下。

考虑到现在国内生活水平还很低,要赚钱,还是必须赚外国人的。

那就要有设计感的。

董晓丹想起现代抖音上曾看到的一个大衣款式,自己可以把它改良改良,就是一个适合时代的新款式。

这个大衣,当时是纯手工制作,竟然卖到了七八千。

这个长大衣是带帽子的,把帽子戴在头上,从后面看,盛开的花和叶从头延伸到底,这款大衣的花语就叫“花开富贵”,很有吉祥意义。

一件大衣估计用线要三斤以上,树叶枝条是织上去的,花是钩织缝上去的,非常优雅。

除了树叶、枝条、花,其他全身都用桂花针法,新手容易学,难度不在花样,在于手法,手法均匀的话,整件衣服看起来就服帖、优雅,很上档次。

董晓丹整理了一下家里的毛线,决定不用全毛的,因为全毛的毛衣要是收藏不好的话,会被虫蠹。

短毛衣的话,坏了就拆,虫蠹了也没关系。

可这大衣重在款式,所以用五五毛就行,这样一件大衣的成本五十块都不到。卖的话可以几大百。

OK。

董晓丹觉得这款毛衣,甚至可以全年织,销往海外,可以十倍成本的价格卖出去。

于是立刻动手,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个年代喜欢红色。

而且过年适合穿红色,于是董晓丹立刻挑了红色的毛线,开始动手。

这款虽是大衣,但因为线粗,针粗,所以很有成就感,不一会,一大片就织出来了。

陈朝阳看书累了,就帮她捏捏肩:“你这样不行,太缺少锻炼了。”

“难不成你要我跟你们一起晨练?”董晓丹笑道。

“估计你经受不住,不过我可以教你打军体拳。”陈朝阳想到屋后有一片空地,决定明天以后抽空教她。

“我帮你做记录。”陈朝阳看她一边织,一边记,就主动过来帮忙。

“行,就怕你不耐烦。”董晓丹于是先教陈朝阳针法的表示方法。

“这是你自己发明的?还是书上看来的?”陈朝阳感觉很神奇,这打毛衣也不稀奇,从小就看大人打过,但也没看她们看过书啊,都是互相串门学学。

怎么到了老婆这里,还有这么多弯弯道道?

“当然是书上看来的。”董晓丹笑道,“你别以为你老婆有多厉害。”

不过,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流传在民间的手艺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这第一个做这事的人很了不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