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2 / 3)

加入书签

着裹着被子,一旁放置着相公的衣服,月色透过窗棂,满脸泪痕的惊惧神色显现。

幸而隔壁人家的叫骂声吓跑了光棍儿,姝晚听着门外的动静,微颤冰凉的身躯松懈下来,再也忍不住,低头垂泪,抽噎声低低响起,却生怕吵醒了一旁沉睡的芸姐儿。

思念之意犹如潮水般覆了出来。

*

上京,御书房外,一道芝兰玉树、欺霜赛雪的身影站在殿外,一袭绿色官服裹在板直的身躯内,广袖随风微动,幞头之下,是一张极清俊、疏朗的面容,一双瑞凤眼深邃凌厉,鼻梁高挺,此刻紧皱着眉头等候传召。

蓦地,殿内走出一人影,手持拂尘,笑眼微眯:“恭贺闻大人平安归来,圣上唤您进去,您请。”说着侧身弯腰,闻时砚淡淡颔首,便往里而去。

淡淡的,温雅的龙涎香萦绕在闻时砚鼻尖,令他一阵恍惚,随即他看向案桌前坐着的天子,神色一正,当即撩开衣袍下跪:“臣,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低沉肃然。

新帝连忙从座位起身,匆匆扶起闻时砚,一阵感慨,无非是几句终于平安归来,那日若非是他,今日早已在阎王殿中,闻时砚不敢居功,只说这些乃是应做的。

不多时,随着闻时砚踏出御书房的,还有一道正式的封官圣旨,宣国公世子,忧国奉公,尽瘁事国,着升至吏部侍郎。

国公夫人得到消息,喜极而泣,连连与老夫人跪在菩萨前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此番砚哥儿平安回来,老身得去太清观还愿去。”一旁带着抹额的老夫人笑道,脸上的病气竟散了三分。

天知道这两个月国公府犹似处在水深火热中,国公夫人徐氏整日以泪洗面,老夫人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便病倒在了床上,日日不离汤药,另一房的那昭阳郡主却是个不省心的,天天落井下石般对着徐氏冷嘲热讽,二人虽是平妻,但徐氏到底是先入门的,正经八百高门贵女出身,自不是那唯唯诺诺之人。

昭阳自找了没脸,又去国公爷那边告状去了。

此番闻时砚平安归来,叫徐氏好生松了口气,想想也知,那昭阳定是气红了眼睛,恨不得扎个稻草人日日咒着她砚哥儿回不来。

闻时砚托着幞头,单手提着衣摆回了府,一身的雅韵风流与清执之气,徐氏摸着他的脸颊好生叹气。

母子二人说着话,连一向很少露面的国公爷也赶了过来,蓦地,闻时砚迟疑道:“母亲,孩儿这二月幸得一恩人救命,不告而别,事情还未了却,还须去解释一番。”

徐氏忙道:“是得好生感谢人家,银钱百两或是房子屋舍都是给得起的,不若母亲亲自去拜访?”

闻时砚摇摇头,淡声:“不必,只是一普通百姓,儿子自行前去便好。”徐氏了解自己儿子这三棍子打不出声响的性子,主动提及:“此番这二月,若涵时常来府上,陪着我与你的祖母,实在是个难得的好孩子,既然你回来了,抽个空去看看她。”

闻时砚点点头:“孩儿知道了。”随即陪着徐氏用了饭,国公爷也只是问了几句官职便离开了,饭也未吃。

第二日晨暮时分,天际露出了鱼肚白,一道人影便驾马离开,往城外而去,飞扬的衣袍犹如向后撇去,留下飒踏的马蹄声。

*

篱笆门轻微响动,一道青色身影背着书箱进了院子,姝晚抬头,扯出一丝笑意:“寒哥儿回来了,快去吃饭吧,菜在锅里温着。”尹书寒叹气一声,回身放下书箱替阿姐拧衣服。

姝晚未告诉他这几日晚上的事,尹书寒只当她是思念着亡夫,但,无论如何,人已经去了,还希望阿姐能尽早想开些。

夜晚,姊妹三人坐在桌前,昏昏暗暗的油灯摇曳着,姝晚把给书寒和姝芸添了满满一碗的地瓜粥,配着粗粮馍馍,有说有笑着,丝毫不见白日里的憔悴思忧之色。书寒逗着芸姐儿,一个劲儿的讲些从学堂听来的笑话。

到了入睡时分,好似是掐着点儿般,那光棍儿在尹书寒回来后那晚便没来了,姝晚安心的睡了一晚,可尹书寒也就在家中待着一日,隔日便要回学堂去了,姝晚竭力掩饰着,不叫他看出来,尹书寒絮絮叨叨的,清润稚气的脸旁尽是对阿姐的担忧。

他临走前摸了摸芸姐儿的脸:“乖些,哥哥回来给你买糖吃。”伴着芸姐儿甜甜的笑容和姝晚的操心的眼神,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姝晚在他走后便搬来了好些石头,垒在篱笆门前,她家穷,自爹娘走后她便一人拉扯着弟妹,如今寒哥儿已然十六,明年便要参加秋闱,耽误不得。

芸姐儿呆呆地站在一旁,头顶扎着小啾啾看着眼前。

姝晚忙活好后便早早的进了屋,屋子里的门窗紧紧的插上,还把桌子拖了过来抵住了门,芸姐儿似是感知到了什么,默默地埋入姝晚脖子里,乖乖的,不吵不闹。

入夜时分,蝉鸣声响起,篱笆外响起了悉悉祟祟的声音,姝晚心中一紧,心跳声渐渐响起,她都能听到外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