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挥一挥手衣袖(1 / 2)

加入书签

第15章挥一挥手衣袖

“张老师,你还来上课啊?”

“张老师,早上好啊。”

“张老师,我们家孩子报名奥数班,还来得及吗?”

“张老师……”

重新回到少年宫,其他人对待李杰的态度跟之前,截然不同。

人怕出名猪怕壮。

随着时间的发酵,少年宫,以及李杰的关系圈子之内,都知道‘孪生素数猜想’是个什么东西。

虽然他们不太明白这东西有什么用,但能被省台、官媒报道,那就是厉害。

像文汇报之类的重量级纸媒,也先后报道了这一消息。

反响很热烈。

毕竟,这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太不容易了。

华国数学界沉寂太久,现在出了一份重量级的成果,媒体们自然大书特书。

倒是央视、人人日报那样的喉舌并没有第一时间报道。

性质不一样。

再没有取得重大奖项之前,他们不会轻易报道。

哪怕论文已经发表,但论文发表并不意味着百分百正确,也有可能出错。

等李杰哪天在国际级别的大会上做了报告,赢得了所有学术同行的认可,到了那时再报道也不迟。

不急于一时。

稳字当头。

李杰确实收到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约。

国际数学家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上一届是02年,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举办地是燕京。

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上,由国际数学联合会领导人宣布该届‘菲尔兹奖’的获得者名单。

并颁发金质奖章和奖金。

除此之外,每次大会都会邀请一批杰出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报告分为两种。

一种是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另外一种是学科组分组会的45分钟学术报告。

李杰接到的邀请就是一个小时的学术报告。

虽然他没有彻底解决孪生素数问题,但仅凭思路和工具,足以让他一举成名。

如果能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即便这一届没法获得菲尔兹奖,下一届也会颁发一枚奖章。

其实,李杰已经停课好几天了。

他今天过来是办理离职手续的,办完这份手续,他将彻底告别少年宫的教学生涯。

下一站。

浙大数院。

走人才引进计划,月薪一万,五险二金,那都是标配,校方分配住房。

如果要买房,官方会给40万的购房补贴,学校还会额外补助40万。

杭城目前的商品住宅均价是6167元,八十万足够买一套100平左右的小三居。

即便买好一点的楼盘,80万作为首付也够够的。

剩下的贷款,公积金、补充公积金基本能够覆盖,个人部分,顶多千把块钱。

毫无压力。

至于落户什么的。

那都不用提。

当天办理入职,隔天就能办理落户手续。

走特殊通道。

反正,只要去那边上班,一应规格那都满足,每年还有专门的科研经费。

钱不多,大概30-50万的样子。

众所周知,理论数学研究,靠的是脑子。

器材?

要什么器材?

便宜的计算机,用不上,高档的超算,那用不起。

所以。

这几十万的研究经费,约等于是‘补贴’,只要有正儿八经的发票,那都能报销。

出门旅游都行。

那是旅游吗?

找灵感!

办好离职手续,李杰跟办公室的老师们打了一个招呼,然后便离开了少年宫。

没有同事聚会。

懒得请客。

本来关系就一般。

没必要硬请,真请了,多半又搞出一些‘伤感’的离别画面。

很假。

就像他一个人来,走的话,也是一个人走。

前往杭城的车票,他已经买好了。

后天的火车。

明天他准备请朱朝阳吃一顿饭,这小子有点天赋,未来可以试着向数理方面发展发展。

离开少年宫,李杰又去了一趟菜市场。

买好菜,他便不紧不慢地走回了出租屋,走到楼梯口,看到楼道上的人影,他有点意外。

徐静?

“你怎么来了?”

走到近前,李杰神色如常的问了一句。

“不请我进去坐坐?”

徐静微微一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