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章 DONGSHENG·张是谁?(1 / 2)

加入书签

第7章dongsheng·张是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陶喆轩双手环抱的看着眼前的三块黑板,这种思路,前所未见。

很大胆。

结论也很完美。

‘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之路,又进了一步。

至少在他这里,似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陶喆轩是澳洲华人,13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金牌,16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学士学位。

17岁,同校硕士。

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球公认的最顶尖的数学教育机构之一,甚至把那个‘之一’去掉都不是什么问题。

陶喆轩能在21岁完成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业,可见他的天赋。

99年,24岁的陶喆轩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

在明年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很有可能收获一枚菲尔兹奖。

众所周知,诺贝尔没有数学奖,菲尔茨奖大抵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菲尔茨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所有得主年龄不得超过40岁。

换而言之,如果在40岁之前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这辈子都没法拿到菲尔茨奖。

重新看完论证过程,陶喆轩回到电脑面前,然后点开了arxiv上预留信息栏。

想了想,他给这位‘dongsheng·张’的数学家发了一封邮件。

一阵惯例的开头之后,陶喆轩正式聊起了孪生素数猜想

【如果进一步研究的话,能否在‘置换群’和‘对称群’方面进行孪生素数对的排列和组合?

我个人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方向。

以下是我的一些推演:

(略:公式打不出)

……

感谢您对孪生素数领域的研究,期待您的回复,并祝您研究顺利】

邮件发出后,陶喆轩转动椅子,再次将视线落在了三块白板上。

其实,‘孪生素数’并不是他专门研究的领域,但殊途同归,很多研究都有共同之处。

筛法和解析数论,不是只有孪生素数的课题能用。

与此同时,关注到这篇论文的人并不在少数。

因为蹭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热度,【孪生素数猜想】的热度并不低,即便不研究,相关的数学家也会关注一二。

而数学家,尤其是顶级数学家之间的圈子又不大。

口口相传之下,这篇论文已经在欧美数学圈火了起来。

大家都在等待论文发表。

但,等啊等,好像却没什么动静。

专门研究相关领域的数学家并没有收到‘同行评审’的邮件。

所谓的同行评审是论文发表的一道流程。

越是权威的学术期刊,对于论文的评审就愈发的严苛,一般论文从投稿到发布,大抵要经历三轮审核。

第一轮,期刊的编辑进行初审,杜绝那些质量低下的灌水论文。

通过初审,期刊会将论文发给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同行评审’,一般会邀请三到五位。

然后再根据同行评审的结果,决定是否刊登发表。

但,跟这篇论文有关的地方,全是风平浪静。

相关期刊的编辑已经做好了审稿的准备,结果一看邮箱。

好嘛。

完全没有动静。

当然。

这件事只是小规模的引起了一片讨论,一篇重磅论文的发布,本来就很慢。

想想也正常,一个研究几年的课题,发表之前,可不得精益求精,检查再检查吗?

拖个一年半载,那都不算长。

这天。

陶喆轩例行看了一下邮箱,他发现那位数学家并没有回信。

一周过去了,还没回信?

难不成对方有着不看邮箱的习惯?

还是自己的邮件被归类到了垃圾信息里?

不多时,一位来自华夏的留学生刚好来到他的办公室,看到张斐时,他开口问道。

“faye,你知道宁州吗?”

张斐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知道,宁州是浙省

好巧不巧,张斐正好是浙省人,他之前是浙大数学系的本科生,去年考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研。

“来。”

陶喆轩将笔记本电脑调整了一下方向,指着那篇论文道。

“你知道这里吗?”

凑近后,张斐看到论文上的通讯地址,随即眉头一皱。

宁州少年宫???

什么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